发表日期:2025-9-15
在波澜壮阔的海洋征程中,船舶作为人类探索与利用海洋的核心工具,其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航运经济的繁荣与国防实力的稳固。焊接,作为船舶建造中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,宛如为巨轮编织钢铁铠甲的“金针银线”,将分散的钢板紧密相连,构筑出抵御风浪的坚固整体。然而,传统船舶焊接长期面临诸多棘手难题——焊缝形态复杂、作业空间受限、质量一致性难以保障,始终制约着造船效率与品质提升。焊接机器人的涌现,正如一场技术甘霖,彻底改变了这一领域的生态,开创了智能化焊接的新篇章。
一、船舶焊接的多元挑战
船舶结构复杂多变,从宏大的船体骨架到细微的管路系统,从开阔的甲板平面到密闭的舱室角落,焊接作业需适应高度异质的环境,对设备灵活性与适应性提出极致要求。传统焊接方式在狭窄空间中往往举步维艰,操作难度大、可达性差,严重影响焊接效果与进度。
焊缝类型亦极为丰富,涵盖直线、圆弧、垂直等多种形式,加之板材厚度与材质的差异,使得焊接工艺参数需实时调整,对操作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构成严峻考验。人工作业因受疲劳、经验等因素影响,难以持续保持参数一致,易产生咬边、气孔、未熔合等缺陷。
此外,船舶制造业正遭遇熟练焊工断层之痛。焊接岗位劳动强度高、环境恶劣,对年轻群体吸引力不足,人员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。同时,市场需求波动要求企业频繁调整生产计划、快速转换焊接任务,对设备柔性化和可重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二、焊接机器人的破局之道
(一)多形态机器人协同发力
面对船舶制造的多重挑战,各类焊接机器人依场景所需纷纷登场。移动式焊接机器人行动灵巧,可在复杂曲面上自主行走与定位。例如德国迈尔船厂采用的360°回转机械臂焊接机器人,搭载于可拆装导轨,通过参数化输入实现自动测距、定位、焊接与移动,轻松完成平、横、立、仰等各种位姿焊接,显著提升效率与一致性。
龙门式焊接机器人则以高刚性与大范围作业能力见长,尤其适用于大型平面和框架结构焊接。日本NKK公司津船厂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将其用于小合拢生产线,该机器人系统具备九自由度,可在X、Y、Z三向移动,实现低构架肋板与平板的高效焊接。对于“井”字形构件内部角焊缝,还可采用门架式或多机协同作业,提供高质解决方案。
吊篮式焊接机器人擅长开放式板壳焊接,尤其在邮轮、LNG船等双层壳结构中有良好表现。但在U型纵骨内部等极度受限空间中,其应用仍受限。为此,Namkug K研发的专用移动焊接机器人成功突破该瓶颈,大幅提升焊接效率,体现出良好的工程适用性。
(二)智能工艺驱动质量跃升
现代焊接机器人融合激光视觉与电弧跟踪技术,仿佛具备“火眼金睛”,可实时识别焊缝位置与形态,动态调整焊枪轨迹与参数,保障焊接质量稳定可靠。结合高精度位姿传感与多机协同控制,机器人能精准操控焊枪姿态,即便在复杂焊缝条件下仍可实现高质量成型。
在工艺层面,焊接机器人广泛支持MIG/MAG、TIG等焊接方法,适应不同材料与结构需求。例如唐山开元开发的全位置MIG焊系统,依托多电机与DSP协同控制,实现根焊、热焊、填充及盖面全流程自动化,极大提高管道焊接效率与品质。
由江苏科技大学、外高桥造船和华恒焊接联合研制的国内首条船用管-管/管-法兰主从机器人焊接生产线,集成位置感知、电弧跟踪、协同控制与专家数据库,实现焊枪位姿实时自适应调整,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五倍以上。中船数字信息公司推出的船舶专用焊接机器人,更突破狭窄舱内多维焊缝的智能焊接难题,成为推动产线升级的典型范例。
三、焊接机器人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与柔性化生产
(一)提质增效成果显著
焊接机器人可连续稳定作业,极大提升设备利用与生产节奏。以南通中远川崎为例,其建成的型钢自动生产线、条材机器人线、小组立机器人焊接线等多个智能化单元,成功获批工信部船舶制造示范智能车间。其中型钢生产线实现全流程机器人作业,效率提升2–4倍;小组立生产线通过机器人完成背烧、出料与协同焊接,结合三维模拟软件实现柔性生产,显著缩短周期。
外高桥造船的小组立焊接机器人系统,采用龙门架倒置双机布局,依托自主识别、路径规划与无缝药芯焊丝技术,高效完成复杂结构件焊接,在质与量方面均实现跨越。启东中远海运则通过“分道分线”模式,按材质与管径设立专用产线,集成喷码、切割、坡口加工、焊接全流程自动化,实现打底、填充、盖面一体化控制,整体效益大幅提升。
(二)柔性制造应对多变需求
焊接机器人凭借可编程性与快速重构能力,完美适应多品种、小批量的现代造船模式。企业仅需通过软件调整即可实现任务切换,无需硬件大规模改造,极大增强生产灵活性。江苏北人智能机器人在钢结构、电梯、船舶等领域的应用即为明证——其为电梯企业提供的免示教焊接工作站,可兼容多规格轿底,支持双机器人双工位连续运行,成功帮助客户实现高效、高质量与低成本生产。
四、焊接机器人推动船舶制造智能化转型与行业升级
(一)奠定智能化制造基石
焊接机器人作为智能产线的核心装备,可与生产管理系统(MES)、企业资源规划(ERP)实现深度集成,完成焊接任务自动派发、过程实时监控与数据动态分析。基于焊接大数据的工艺优化与质量预测,进一步推动企业提质降本。
科耐特智能机器人LM系列、XB系列的免编程免示教机器人便是典型代表,其凭借轻量化设计、高重复精度与拖拽编程功能,快速部署于焊接场景。双关节模组与内走线结构有效避免线缆干扰,提升运动自由度与可靠性,结合电弧跟踪、激光视觉与多层多道工艺,显著增强智能化作业水平。
(二)成为行业升级核心引擎
焊接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正从根本推动船舶制造业升级。它不仅提升全行业生产效率与产品一致性,更降低能源与材料消耗,增强中国船舶制造的国际竞争力。随着技术迭代与应用深化,焊接机器人将在更多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,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。中船数字等信息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,已在焊接精度、效率与适应性方面取得突破,为整个产业树立标杆,助推中国造船迈向高端制造。
综上所述,焊接机器人正以多元形态、高度智能与卓越性能,重塑船舶制造焊接模式,成功破解多年困扰行业的瓶颈问题,显著提升企业效益与柔性生产能力。作为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推手,它将持续引领船舶制造业迈向更高效、精密与绿色的未来。